當有天垂垂老矣,有想過身體機能衰退的自己會是如何?既是晚年光景亦是人生未來,也許屆時眼朦耳聾,舉步維艱,說到人生下半場,除了「老來悽慘」以外,還可有其他想像?
不少長者大半生為城市服務,在一個行業耕耘數載,當中的工藝和專業都蘊藏設計者的智慧。如為人熟悉的「和平眼鏡」老闆娘鄧譚月英,除了售賣為人熟悉的懷舊眼鏡外,她本人也是眼鏡設計師,曾拿一千副眼鏡鑲閃石,又把兩副眼鏡合併在一起,製成一副「米奇老鼠」眼鏡,做到鏡片互換;還有百年木器泗祥號,百多年前售賣船上木製用品,隨著漁業式微,泗祥號轉型製作固定中央冷氣喉管的木圈,如今第四代傳人用車床製作木槌,既有用作拍賣,也有用作按摩。
年青時打拼江山,老來便需要被照顧,很多時候長者返老還童,無法自理,難以活得有尊嚴。有設計師有感香港長者吃飯時佩戴的口水肩美感欠奉,故設計出模仿正常衣服的口水肩;而長者年邁時,因咀嚼和吞嚥有困難需進食糊狀食物,亦有公司研發模仿食物的「軟餐」,將食物果凍化,模仿食物真實形態;還有可以輕易屈曲、備有「防震」功能的餐具,方便長者進食。種種度身訂造的設計,無不讓長者食得有尊嚴,活得被尊重。
由「設計光譜」策劃的【後。生】展覽,分別讓參觀人士體驗長者生活的挑戰、了解銀髮前輩的設計作品與經歷,以及欣賞劃時代的長青經典設計,藉此扭轉社會對長者固有的刻板印象。不妨走進這條時光隧道 ,遙想未來自己的不同狀態,刻下可以如何友善對待長者,將來亦被如何友善對待。
「後。生」設計展覽
即日至7月18日 (每日)
上午10時 ‑ 下午7時
香港灣仔茂蘿街7號3F
#設計光譜 #後生 #展覽 #人生下半場